Search

大霸尖山,泰雅族的聖地,也是登山者們的嚮往,百年來雄偉的身影吸引多少仰慕者前仆後繼。
  • Share this:

大霸尖山,泰雅族的聖地,也是登山者們的嚮往,百年來雄偉的身影吸引多少仰慕者前仆後繼。

從這裡開始,直到雪山主峰,也是雪山山脈最廣為人知的一段絕美險徑-聖稜線,那沼井鉄太郎心中的神聖讚嘆,也是我心中一段很特別的路。

那年,人生第一趟縱走,強碰風雨霧,從大霸北稜走上中霸坪,繞過管制走過聖稜,闖進封山加起來超過十年的雪山西稜(1999~2010+2013~2017),探秘之餘,也對抗怠惰的國家公園。那是一個官員可以隨便封閉自己覺得危險的地方,只求方便與輕鬆,社會還會幫忙講話的年代。

那時整個聖稜山區只有我們一支隊伍,任意迫降山屋也不用擔心違規(我們硬幹鋒面結果被鋒面幹爆,迫降中霸山屋連睡兩晚包場),因為大霸北稜在當時還非常冷門不太有人走,而所有從大鹿林道繞過管制哨進來的人都是違法,根本沒有所謂「指定床位」,所以沒有人會檢舉,也沒有人想高調,更不會有人公開靠北。當時我在山上所看見的,是大山的壯美與荒謬國家政策間的諷刺衝突,並獨享前人辛苦開拓的山徑與全民納稅錢所建的山屋。

當時不若今日,因為全面開放,所以所有山屋都可以申請,導致路線的安排彈性盡失,除了緊急危難外,完全沒有更改行程的餘地,否則就會被有床位的人靠北到爆。

那是我上一次去聖稜線的心情,走的是一種探究、一種抵抗,只為看見台灣最真實的美,不妥協於國家機器的暴力與蠻橫;展現的是公民不服從,也讓我終於發現了「法」不一定是對的,是應該被檢討而且要有合理根據的。

那與如今抽不到山屋依然繞過管理站上山,無所不用其極的鑽漏洞、躲管理員、利用任何空地紮營只為滿足自己爬山慾望的「偷跑」,是完全不一樣的行為——今日的偷跑,只是個人不顧他人權益、無視公權力為保護公共財的永續而行使的管理權,只貪圖滿足自己私慾的恣意妄為罷了。

回想起來,「黑山」一詞幾乎走入歷史(如今高山無理封山只剩小溪營地),也不過2年的事而已,當年山上的荒野滋味,已被今日的人聲鼎沸所取代。

有好,也有壞。

好的是,山終於屬於全民、爬山不用再偷偷摸摸,山不會再隨便一封好幾年。

壞的是那種獨享、幽靜的遠山氛圍,只能往低海拔的中級山尋找了,因為高山百岳已全化為菜市場。而為保護環境不被洶湧的人潮破壞、以及天天爆滿的山屋名額被任意浪費或秩序混亂,也只能對登山者的自由設下重重束縛,只為了保障更多人的自由。

這是合理且應該被支持的事,雖然抽山屋讓人心累,且失去了山野的純粹與自由,但能換來更好的遊憩體驗與山林環境的永續。所以,我不爬沒抽到和搶到的路線,只想讓自己的自由,不要侵蝕了他人的自由。後來,更因為懶得搶懶得抽,所以都往國家公園外奇奇怪怪的地方,與世無爭去了。

人多有人多的玩法,妥善管理才是永續之道。時隔多年再訪聖稜,心中的感觸很多,美的震撼、時代變化的衝擊、登山心境的轉變... 一切,只有那隨光影幻化的大霸尖山,以萬年為單位,不變的佇立在雪山山脈北方的藍天之下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